道.jpg  

每月兩次接駕共修時間如下

PM:8:00~~~10:30  課誦晚課  靜坐靜功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吐納      禪修能量加持

PM:10:30~~11:00  開疏文    接駕

劉培中師尊Liu, pei-zhong,1883年10月19日-1975年4月9日),名鑫,字培中,山東臨沂縣人,

自幼學習道教,精太極拳與劍法,曾任職欽天監。

1949年隨國民政府播遷台灣,其後創立崑崙仙宗

清光緒九年(西元1883年)十月十九日吉時生於山東省臨沂縣,父劉炳臣,清廷世襲侯爵,為山東世族。

母吳氏。光緒十四年(1888年),六歲開始學習道教,

道號妙真子。

光緒十八年(1892年)五月十四日,以神童膺選入京,

至清宮懷仁堂天象學府習天文,

後兼及靜功與慈禧太后陪修太極拳術,

時師實齡,祇有九歲。進宮後,光緒皇帝賜名「」。

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,14歲)二月受李姓道長之命,

跟隨梁仲銘學習太極拳,每日以二、三招,反覆練習,

隔年梁仲銘授太極拳一百零八式使用法,舉凡出掌換式,

及手眼身法步法等要訣,均詳加解釋。

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,16歲)一月十四日晚,

於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練所習太極拳。李姓道長觀後謂:

『此拳不能防身自救。』又說:『萬種動物,皆有防身技能,如想自救,須學挨打。』命他以此稟告梁仲銘。

梁仲銘聞言驚曰:『李師父世外高人也!』乃另授軟、綿、縮、小、巧,閃、展、騰、挪、封、避、砍,

以及攻破之

此後,每日早晚復授 培中拳術亦由一式變化出七招式,

心法上亦指點內外竅穴,並將內功之運用,

以及養氣養神之秘訣,一一傳授。

培中於十九歲任職欽天監,掌理全國天文輿地,

慈禧太后所器重。

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,培中隨同政府渡海至台灣

才慢慢隨緣收徒,並以現代醫學、生理學、解剖學、電子學、天文學等現代科學知識名詞說解,闡示「三才長生大道」真理,仙宗大道真傳得以公諸於世。

民國五十九年(1970年),培中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好人好事代表,元月十二日,於台北中山堂中正廳接受各界表揚。

由當時行政院長嚴家淦先生頒贈「宣昭義聞」匾額一面。

為所有好人好事代表七十二人中最年長者。

培中發起籌建中華崑崙道苑劍潭

並依天象置宇宙塔於道苑內。

六十三年三月、中華崑崙道苑落成開幕之日。

培中當眾宣佈:『你們有心向道者,

 此一年趕快用功,明年我將上山休憩了。』

滿堂弟子,皆以為培中可能上陽明山靜居一段時期。

民國六十四年春,乃忽然以疾沒示人,

 墓園安奉於大直靜修宮之旁。

培中一生淡泊名利、熱愛國家,

恆以傳道救人為務,日夜不懈,無辭辛勞,

弟子及登門求助者,不問達官貴人、販夫走卒,

概一視同仁。

【崑崙仙宗特色】
崑崙仙宗,主要傳授靜坐與道功拳劍。

道功理論建立在一套特殊的宇宙觀上,為天開西北,

生出十條迴歸線,五長五短,

叫做天干;地闢東南,生出十二條龍脈,六長六短,

叫做地支。人生命的完成,乃由於宇宙的旋轉與干支的吸引,所內結而成的靈真,即人的精氣神是來自於宇宙交泰的生化作用,故人須先練人體本身陰陽合一,以生化加強本身的電能,次練吸取地靈物靈,以增補人體電能,進而練吸取天上日月星三光與地上水火風三寶,生化而增加人體電能。
  其階段有六:一、健身益智,二、長壽生慧,三、通玄達妙,四、靈光靈慧,五、道光道慧,六、金仙大道。
仙宗哲學觀:「陰陽合一為道,電能合一為劍,道劍合一乃操其極」,以「由一悟三、二合一始為大道,而大道不離陰陽,總合為數」,「宇宙即我、我即宇宙」為心物合一的宇宙觀。並且推崇「道是人生哲學,在家修以道、德、慧、福、祿、壽作為達成人生真善美的目標。」

道:大道由 鴻鈞老祖所創,由 太上道祖所傳。
劍:劍由 玄玄無極劍祖所創,由 九天玄女始祖傳四劍-紫光劍、白光劍、青光劍、黑光劍; 劉師培中傳承 崑崙派金光劍。
法:仙宗祕法即道法,由 鴻鈞老祖、 燃燈道人、 綠鴨道人三位祖師所傳,由 三山九侯聖師令。

【南懷瑾先生之師門】
劉師曾是大清朝欽天監,後為國師,1975年(民國六十四年)仙逝,享年90有幾。本人於1974年(民國六十三年)六月,

擬以道功練氣法療養柔道運動傷害,而臨崑崙道苑,

跪叩拜師,參道以悟天地生化理,以通三焦到水、火、風三路的以意領氣之修練,圖得躲劫避難自了然。

師尊傳下「仙宗秘錄」二冊「六神六通」一冊,

為修道證果之明路。

【修法簡介】
1、人由精氣神而成,須由精氣神而化:人身由地水火風而聚,亦由地水火風而散將人身化成有無、大小、聚散、分合,

故修煉需藉精氣神及地水火風之生、化作用,

而達調整身、心、靈之目的。
2、初學階段需多了解人體生理結構,

修煉之原理、原則,

基本動功如長生十二式、道功拳劍,基本呼吸法等,

藉由動功運動與呼吸配合調整身體,而加強氣血循環,

增強呼吸交換功能,採清換濁,強化身體組織內臟機能,

調和五臟六腑,增強體能,強化免疫功能,

如此可達初期健身益智之效果。
3、繼續動功、呼吸與關竅、九轉等之訓練,集中精神力量,

啟發真氣,打通關竅,再藉採借吸取,合天地萬物的靈氣精華,匯聚為靈體,可感受身心舒暢、心靈淨化之覺受。

續達三花聚鼎、五氣朝元,陰陽合一,三才合一,

恢復先天之境。
4、完整之修煉必需依照 劉師口傳心授意、神、性、靈四個層次、逐步層次修煉三真元合一、六神統一、八九玄功等功法,修煉道劍,才能成就金剛與金光之體用合一,以了大道。意、神、性、靈四個層次的提昇,即是身、心、靈層次的 提昇,

故要建立正確的修煉觀念,不僅要潛心煉功煉氣-修命以達妙,更要注重心靈層次提昇、修性以通玄。若僅偏著於煉功煉氣,則境界層次之提昇將面臨瓶頸,需性命齊修,形神俱妙,

 

並參合天地修三才合一之大道,劉師所言,道與德配,

德培道高,正是此意。
5、修煉之原則:呼吸與意念由重而輕,輕至若有若無,

但要保持意念清清楚楚,靈靈明明,不是空無念頭。

氣由濁轉清,由輕、舒、勻、綿,達到極輕,似有非有,

似無非無的境界

【仙宗歸宿】
修道有成,籍歸仙界,但隨著心靈境界之層次與修煉功夫的深淺,果位有其差異,玄者為道,大羅金 仙:空者為佛,

清淨無為,奧者為天仙,於塵無染,色者形物,空者萬象自成,

金仙無空色之分:仙界可分金仙、天仙、神仙、地仙、人仙、鬼仙六等。在青天星宿之表有雲城三座,受天規所培養,

即是(一)太清:太清掌管(二)太虛:玉清掌管(三)太空:上清掌管。

此三境為無極成道者所居,修道人成道後 歸於雲城,

或在中皇天、玉帝跟前任職:金仙則逍遙自在。

【崑崙仙宗之金仙丹道】
成仙易耳,須知返本還源。大道修煉要訣只在動靜二字。

宇宙有日月星大天地,地球是太陽星系的九大行星之一,

其能量來自太陽的放射,受太陽引力的操縱,

被攝領著在一定軌道上運行。

太陽為銀河星系兩千億個星星之一,其能量來自銀河核心,

 

受銀河引力的操縱,被攝領著在一定軌道上運行。

宇宙太空有一千億個銀河星系,其能量來自宇宙核心的放射,受銀宇宙力的操縱,被攝領著在一定軌道上運行。

這一層一層的能量的放射吸取及引力,

發生了大自然的交泰生化作用,

而生萬物。

道家說「陰陽為道,道生萬物。」人體能量精、氣、神,循以上歷程,來自宇宙精、氣、神,是人體生命智慧的泉源。人體先天帶來的能量有限,後天呼吸飲食所補充的能量也有限,如果人體能繼續不斷直接吸收太空來的能量,那就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

劉師培中 先生說,天氣下降為祥光,地氣上升為瑞氣,天地氣接連共繞為圈。火氣所聚之精華結為日環,水氣所聚之精華結為月環,風氣所聚之精華結為星球。天上日月星三光之精華,與地上水火風是聚合而為一。若人以精氣神專一而吸收之,那就天地人三才合一,而得以長生。

朱熹:“陰靜之中,自有陽之根;陽動之中,又有陰之根”。動靜既互相對立又互相包含,最終推導,靜者為主,動者為客;“靜即太極之體,動即太極之用”。
王夫之:以動為根觀點“太極動而生陽,動之動也;靜而生陰,動之靜也。一動一靜,闔闢之謂也。由闔而闢,由闢而闔,皆動也”。 整個宇宙永遠運動著,沒有靜止之時;宇宙間只有動中之靜,沒有絕對的靜。

因此,黃穎捷:靜,動之動;動,靜之靜,金仙丹道也。(黃穎捷20070402)

【返本還源金仙丹道】

心不動念,無來無去;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。 心不動念,無來無去,即是心定神凝之功。豈特無來無去,直須絕對待,離二邊、空三際,如如長住,住無所住方是。心不動則氣不動,故繼之以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,是氣無出入,息滅盡定,心氣不二矣。

人體在高度入靜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本能,任何人都可達到胎息這種境界,從而有效地降低人體能耗,延年益壽,增色美容,強身健體,並可促進人體潛能的開發。

達摩祖師:心不動念,無來無去,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,勤而行之是真道路。

張三豐:「神抱住氣,意繫住息,在丹田中,宛轉悠揚,聚而不散,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,交結於丹田。日充月盛,達乎四肢,流乎百脈,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,旋複降下繹宮而下丹田,神氣相守,息息相依,河車之路通矣。」。

陰陽為道,道生萬物。人體能量精、氣、神,循以上歷程,來自宇宙精氣神。人體先天帶來的能量有限,後天呼吸飲食所補充的能量也有限,如果人體能繼續不斷直接吸收太空來的能量,那就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而可延年益壽,益智生慧。

現代醫學證明,人體神經叢是能吸收和放射電能,醫學上所稱的「神經叢」,就是道家所稱的「關竅」。人體是一小天地,是可利用修煉神經叢,直接吸取太空的能量,以補充精氣神,延年益壽,增加智慧,甚至長青不老,培養靈光道慧,這就是「返本還源」。

關竅功能要訣,先入靜以集中電能,再循電路運行以加強電能循環不息,以溝通天地電路。即先師所說「大道修煉,要訣只在動靜二字」。

返本還源金仙丹道產生胎息最主要的作用,是溝通人與體外能量的連接,從而達到天人合一境界。返本還源金仙丹道進入胎息,就如同在體內建造了一個生命能量加工廠,生命之氣將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,不足的補充(損耗的內氣能量),多餘的去掉(體內的各種病氣和疾病隱患)。元氣增加到一定程度後,開始向生命的本根返歸,實現返老還童。隨著生命力的加強,人的免疫能力隨之增強,抵抗疾病、戰勝絕症,保持青春,開發智慧,就有了根本的支援。胎息修煉到一定階段時,只要需要能量,它就能自己啟動「開關」,進行「充電」。

胎息已被稱為現代無形殺手「心臟病」、「糖尿病」、「癌症」、「高血壓」的剋星。胎息對慢性支氣管炎、風濕症、類風濕都有顯效。女性在胎息的過程中,最為明顯的是面部皮膚得到改善,變得細膩、紅潤,面容有光澤,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無法達到的效果,這是胎息使內分泌旺盛的結果。

為了調理身心,激發人體的潛能,經由吐納導引,音訊共振,靜坐坐靜,激發人體在胎兒期的「先天呼吸」及修練「入靜狀態」,再加上調理五臟之「長生六字訣」與連繫人身陰陽電能之「風路運行」等,建立人體內部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,修練「天人合一充電法」。進入天人合一境界,引天地靈氣進入體內補充電能。
【地磁場與地電場】

地球本身是個大磁場。大氣電離層與地面電壓差是360KV,地面附近電場強度為130V/m,電場方向垂直向地面,它使人體頭與腳之間呈現二百伏左右電勢差,空氣中電荷時刻通過人體流向大地。每個人帶電不同,隨年齡增長而降低,體弱多病者降低。人體永處在地磁場和電場中。

誰決定細胞排列與血清成分排列狀態:第一是人體血液主程序,第二是體外電場和磁場,第三運營狀況和成分決定。

只要人體內的「電路」暢通,「電能」充足,就能健康。要提高人體生物電,最佳的方法是運動與鍛煉產生壓電效應、摩擦生電效應等等為人體充電。

【氣功防病治病機理】

練氣功者先在靜的環境中放鬆神經,慢慢深呼吸,意念有規則地(路徑、功法)引導到週身各處。意念——思維網→信號從中樞神經向外周神經運動(肌肉收縮舒張) →經絡網中氣體分佈改變、血管網中血流分佈改變、器官網中某一個器官受電磁波增加,其內細胞生活條件改變、血流量增加、臟器正常細胞功能增強、有病細胞功能也增強→細胞功能恢復和增強,即人體體質增強——防病,病情好轉——治病。

【經絡電生理線路說】

中醫主張「經絡」主宰人體健康的根本要素,經絡「電極」分陰陽,在中醫學理,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道,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。人體內行於深層縱行較大的主幹脈為經脈,行於淺層橫行較小的分支脈為絡脈。《黃帝內經》:經脈分正經和奇經,正經有12條,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。奇經,有八脈。

現代科學工作者利用先進儀器,把經絡給檢測出來,充分闡明,經絡是人體生物電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,驚奇地發現測出的經絡線與古人的描繪竟毫釐不爽。

現代科學則已充分闡明,經絡是人體生物電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。經絡的本質是生物電,具有電的基本三大效應,即熱效應、磁效應、光效應,說明經絡就是電生理線路,有陰陽極之特性。

經絡的起點大多是陽極,經絡的終點大多是陰極,男、女都基本相同,稍有差異,主要在第一條電生理線路(任脈)上,男、女的陰陽極是顛倒的,此條電生理線路男的在口唇部位是陰極,女的在口唇部位是陽極,男的在陰部是陽極,女的在陰部是陰極。

研究發現,大腦裏存在諸多的核團,這些核團就是將人體的生物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,而且從這裏發出許多電生理線路網,這些線路網有的是通過神經、有的是通過其他介質的微量元素離子所組成的電生理線路。

經絡就是人體“電路” 生物體內不僅具有“生物電源”,也有各種電子元件和元件,生物體是一個電路世界。而這些電路就是人體的經絡。

穴位實際是一個富集了帶電粒子(離子)的“電容器”。當人體某一特定穴位或阿是穴,接受外界物理能(如按壓)後,可引起局部感受器興奮而產生生物電,也即出現經絡之“氣”,沿經絡路線傳導。

人體各組織細胞及整個身體,隨著血液迴圈、物質代謝、氧化還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,廣泛存在著電子的傳遞、離子的遷移──生物電流現象。

身體各組織器官在新陳代謝過程中,廣泛產生了生物電,並產生了不同的電壓,如心電壓為90毫伏,腦電壓為60毫伏,由於人體是一個導體,生物電由電壓高的部位,有規律地流向電壓低的部位,生物電的定向流動,形成了首尾相結,遍佈全身的經絡系統,有別於血液循環系統的能量循環系統。

針灸、點穴、按摩能夠治病,其根本原因就是由於改善了人體生物電系統的功能。

人體“電路”“備用”線路多,這條不通有那條,即使個別線路不通,仍能勉強工作。運動、鍛煉、練氣功、打太極拳注重“打通經絡”,

打通經絡就是把已損壞的電路重新接通,所以經絡是

“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”。

【丹道要訣】

靜坐行氣,集中精神,調理呼吸,以意領氣,徐徐吸引,經心臟至陰蹻、仙骨,入脊髓上行玉枕至玄關,停靈台神守片刻,繼吸氣續九轉,約三十分,每天數次,數月後頓覺氣暢,持續行功,然不宜過久,以九轉為限,其間自覺振動現象,即通三焦。三焦既通,以正反呼吸練真氣,即緩吸氣至氣海漲腹(正呼吸),閉氣數秒後徐吐氣,持續六十次;繼緩吸氣至陰蹻收腹(反呼吸),閉氣數秒後徐吐氣,持續六十次。繼守玄視靈,率性參天,天人合一:此時陰蹻上提,以意領氣上行至玄關,默想接引天之氣數分鐘,繼以意領氣下行至陰蹻,來回數次後守玄視靈。繼微提陰蹻,意領氣上行過玄關至靈台,以意引天之氣收降於靈台,繼引入陰蹻,並行化氣練精(化氣練精:緩吸氣至陰蹻收腹(反呼吸),閉氣數秒後徐吐氣,以意領氣,上行至頸骨,即意引下行至陰蹻來往六次,再於陰蹻與腎來往意守持續六次,此為化氣練精之功。),時日後,六通自開。

文武火的運用:丹功有文武火交互運用之分,輕柔是入手必定要注意要求的,對於某種狀況,稍加壓力也有其特殊效果。學習者練習一段時日,確定能把握鬆柔的原則,改用「武火」吸氣到八、九分滿,並將呼吸、止息時間盡量延長,會更容易體會到氣感。功力愈深時,愈不會想要出一絲絲的力,這是用「文火」烹煉,可以達到更進一步的境界。

武火注意事項:月經、懷孕、內傷、手術傷口未癒時,或腸胃疾病有潰瘍、發炎時都勿練功。因為此呼吸法會使內臟提動、且壓力增大,傷口容易出血而造成不良後果。

【迴光返照法】

經曰「專一回光便是無上妙諦,回光既久此光凝結即成自然法身。」光已凝結成法身,漸漸靈通欲動矣。天地萬物莫不有光,人身亦有光,心有心靈光,性有性靈光,腦有腦神光「佛家稱頭光」,五官百骸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,得其神則生,失其神則死,其於光也亦,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內回心性之光,外回自然所發之光,內回形體所潛之光,會於眉心而住於泥丸,使內外之光合而為一圓光,同時並行返觀之法,返觀之法,乃所以用觀以養其神光也,蓋「一念回光可直奪天地之機,專一返觀,可即透造化之體」,惟均須於心境兩空,一念不生時,方能修持有得,故亦為寂心正法也。

【胎息修煉】

1、閉息靜待法: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,靜靜地等待氣海元氣激動產生的腹部起伏跳動。體弱者閉氣時間可短些,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,往往就在感到「快要憋死了」的情況下,元氣出於生理的需要,突發的激盪跳動起來,並且來勢兇猛,此時可以自然呼吸,呼吸的頻率可根據胎息發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,這就是「隨息」。
2、閉息起伏法: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,用真空力將腹部提向胸腔,使腹部凹陷,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腔隆起,如此起伏若干次,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,先天之氣必然激動,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,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。
3、閉息隆腹法:吸氣後閉氣不出,腹部微微向上隆起,並盡可能保持這種狀態(不要用力),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,先天元氣必然激動,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,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。
4、閉息凹腹法:呼氣呼盡後閉息,腹部自然下凹,盡可能保持這種狀態(不要用力),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,先天元氣必然激動,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,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。

以上任選一法可重複閉息引動胎息,直至成功。練習一遍胎息法,時間20—45分鐘。

胎息法收勢很重要,在停止胎息相動後,應靜靜地躺在原地,體會源於丹田的能量,輻射滲透全身時產生的脈衝感、電流感、酥欣感等。稍頃,意照丹田1—2分鐘,可觀想在肚臍與命門連線的中點,有一蛋黃大小的金色光團。然後擦臉、搓耳,恢復常態。

人體進入胎息以後,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經歷「推陳出新」的過程,推陳就是排濁,出新就是生元。濁是指穢濁,泛指體內不利於健康的瘀血、痰、濕、風、寒、腫瘤、體液中的廢物及一切病理性產物。排濁的途徑可通過大便(水瀉、粘稠惡息物、黑糞、腫瘤、膽石等病理產物)、放屁、小便(帶下、尿石、清尿、黃尿、濃尿等)、上嘔(痰涎、腥沫、瘀血、清水、黃水)、咳嗽(咳痰)、乾咳(無形濁氣)、汗排(汗是排除心臟、血液、肺部的脂肪、酸、堿及風寒熱暑濕的重要途徑)、皮膚排(水泡、斑)、吟唱嘯聲(去除心理積鬱)等。一般在進入胎息後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現排濁反應,一般不需吃消炎藥、止咳藥、止瀉藥。排濁乾淨後這些反應會自行消失。

生元的反應多表現在熱(腹部、命門溫熱)、拙火(其熱如火,伴之出汗、清涼(心靜髓涼)、光(性光顯發)、景(山川、河海、寺廟、人物、仙境等)、壯陽(性能力加強,陰莖常無慾自剛)、身體弱而強,病而愈、快樂(內在法喜的樂受)。

以上內容取自維基百科

歡迎網友及十方善信大德及本廟門生同沾法益

太上無量 仙佛慈悲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宇宙無極聖天廟 的頭像
    宇宙無極聖天廟

    仙宗崑崙派 天曹普渡盤 台中 大雅 宇宙 無極 聖天廟總道場

    宇宙無極聖天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